凯威家教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教资讯 -> 家教文章 -> 父母家教 -> 正文

如何培养您的孩子

作者:北京家教网  访问:

EditRegion5 如何培养您的孩子



* 63%的家长经常“教孩子识字、算术等知识”。

* 62%的家长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

* 39%的家长经常孩子在一起作用游戏

一.教育方式

调查表明,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家长们存在的一些不太合宜的做法,63%的家长经常“教孩子识字、算术等知识”,其中包括大约四分之一3至4岁的幼儿,他们是不宜灌输知识的。只有39%的家长经常采用“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一半以上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手段。由于调查的样本中有相当比例的3、4岁幼儿,经常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长有62%,也说明家长实在缺乏更多的教育手段。

但家长教育孩子时,大约60%的孩子经常是能够很好地配合,37%的孩子有是能够很好配合,有时则不能,只有3%的孩子经常不能很好地配合。当孩子不能很好地配合时,50%的家长“换一种他喜欢的方式,或者教他感兴趣的内容”,只有10%的家长“坚持要求孩子配合”,说明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顾及到了孩子的兴趣。

专家点评:

从60%的孩子经常能够配合好家长的教育来看,幼儿对家长在家里对其进行教育是可以接受的。调查反映在孩子不能很好地配合时,百分之七十的家长能够灵活地掌握方法,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一比例偏高,希望家长能够将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专长班的效果如何

*53%的孩子参加了一项或几项专长培养班

*增加最多的是“美术班、“舞蹈班”和“乐器班”

*近一半的家长认为专长培养的效果“一般”

在2802个孩子中,有1488人参加了一项或者几项专长培养班,占总数的53%。从所参加专长班的类型看,以“艺术类”居多。其中,参加美术班的有983人,占孩子总数的35%,参加舞蹈班的有926人,占总数的33%;参加乐器班的有803人,占总数的29%。而参加游泳,声乐、英语等其他专长班的则相对较少,都不足10%。 但是从实际取得的效果看并不十分理想。调查表明,近一半(48%)的家长认为,培养专长的效果“一般”,还有2%左右的家长认为效果“不好”。其中,以以“开发孩子智力”为目的的家长,认为效果“一般”或者“不好”的比例最高,达到57%;其次是以“提高孩子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家长,比例为56%。因此,抱着这两个目的给孩子进行专长培养的家长,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

专家点评:

希望家长能够更加正确地对待孩子上特长班的问题。特长班只是单项活动,家长不要期望过高,看得过重,不要让孩子参加过多,使孩子负担过重。

三、孩子常犯什么毛病

*97%的孩子至少有一项研究人员列出的不良行为

*东方之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本市幼儿中,普遍存在着非智力因素发展方面的问题

42%的孩子“在幼儿园自己穿衣服,在家里却要大人为他穿”,37%的孩子“经常通过撒娇或者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43%的孩子“游戏时如果输了,他就会不高兴甚至哭闹”,有18%的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时,总按着别人的意愿做事,很少有自己的想法”,31%的孩子“经常吃零食而影响正餐”。在所调查的2802个孩子中,只有96人没有上述任何“不良行为”,占总数的3%其余的97%的孩子至少具有上述一项“不良行为”。

专家点评:

早期教育中突出的一点是棗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查反应家长对此重视不够。孩子的问题相当普遍,多数情况是家长教育不当造成的。希望家长这

各方面能够注意与幼儿园配合,协调一致,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从小有

主见,对他将来尤为重要。

四、与智力发展的状况相比,家长对孩子非智力方面的发展更不满意

*家长最满意的是孩子的“记忆力”

*家长最不满意的是孩子的“注意力”

东方之星的研究人员让家长在所列举的十二项因素中,针对孩子的发展状况,各选出三项满意与不满意的方面。结果,“记忆力”以51%的“得票率”,高居“最能令您(家长)满意的方面”的第一位;列第二位是“身体素质”,占44%;第三位的是“表达能力”,占33%。而列》“最不能令您(家长)满意的方面”第一位的是“注意力”,占51%;第2位的是“独立性”,占35%;第三位的是“身体素质”,占31%。

专家点评:调查基本反映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有一点,家长将注意力作为不满因素的首选,表明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这一特点,实际上,注意问题没有家长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这份责任并以愿意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承担起来,是家长认识的进步。

五、家长的误区在哪里

*32%的家庭错误地认为:“趁孩子小时,尽可能多地给他一些知识”,而不是“少灌输些知识,多开发的智力”

*40%的家长不知道:人的智力83%是在7岁以前形成的

*73%的家长把孩子的智力开发推给幼儿园

*35%的家长认为对孩子应该“扬长避短”,而不是“以长带短”

在幼儿教育的问题上,家长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例如,在“玩”的问题上,83%的家长已经意识到“让孩子多玩玩,没有什么不好”;在孩子的地位问题上,86%的家长不赞成“凡事尽量让孩子优先”,95%的家长赞同“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管他做得不好,父母也不要代替”。但是,在很多方面,相当多的家长还是存在的一些错误的做法或者观念,主要表现在:

1.如何对待“知识”问题。尽管很多幼教专家向社会呼吁不要盲目给孩子灌输知识,东方之星也曾多次在媒体上宣传自己“少灌输些知识,多开发点智力”的幼教理念,但仍有32%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应在“趁孩子小时,尽可能多教点知识,为他以后上学作准备”。

2.对“智力开发关键期的认识。有近40%的家长认为,“幼儿时期孩子正在长身体,应多多地加强他的身体素质,开发智力一类的事可以到孩子上学以后的重点抓。”实际上,按照心理学的观念,人的智力83%以上是7岁以前的幼儿时期形成的,只有充分利用3棗7岁这一智力开发的关键期,才能最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3.“家园分工与协作”的问题。73%的家长认为“要使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应多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和身体发展,幼儿园应多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扬长避短与“以长带短”问题。对于表达能力强,而算术运算能力差的孩子,35%的家长认为,应该让他们“扬长避短”,“多在语言方面下功夫,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发展。”其实,扬长避短只适合于我们成人,因为成人的各项能力基本固定,面临的是如何发挥特长的问题。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他的“长”、“短”还没有固定,他的“短”往往正是您所培养不够、更需要去培养的方面,“扬长避短”只会使孩子逐步丧失某种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正确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它的强项优势,带动弱项的发展,我们称之为“以强带弱”或者“以长带短”。

专家点评:

调查基本反映了家长重视幼儿教育的情况,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未来趋 孩子的求知欲特别强,适当教一教可以,但要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时期,孩子的发展尚在基础的基础,尽管孩子在某些方面不擅长,也不能避开。

六、家长怎么评价自己的孩子

*40%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总体发展状况不满

*39%的家长把孩子“和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相比”

*35%的家长把孩子“和其他同龄的孩子比

*只有4%的家长是“根据专家机构的测试”评价孩子的。

对于孩子的总体发展状况,只有3%的家长认为“很好”,54%的家长列为“较好”,39%的家长认为“一般”,还有大约3%的家长认为“较差”、“差”或者“说不清楚”。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有相当多的家长(40%以上)对孩子的总体发展状况是不够满意的。 根据东方之星在工作中对孩子进行测定的情况,尽管很多孩子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绝大多数的总体发展状况还是很不错的,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发展不满意,我们认为,是因为目前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的过高期望和盲目攀比的倾向,这可以从家长对孩子进行评价所依据的标准中看出。

调查表明,家长们主要依据2种标准孩子作出评价,一是“和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相比”,占39%;二是“和身边邻居、同事家的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占35%。此外还有10%左右的家长依据的是“书籍、杂志等提供的标准”,5%左右的家长“和自己小时候相比”,只有4%的家长是“根据专家机构的测试”得出的评价。 专家点评:

应提高家长对孩子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由于家长一般是倾向将孩子同发展状况比较好的孩子进行比较,很难对孩子做出客观的评价,过高的攀比容易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



父知丑,教子方可向美
父母能在子女面前检讨自己的错误,坦直亮出自己的“丑”,古来少见。封建的道德伦理甚至还警示“子不问父过”。
然而,民主开放的教育观对此是否定的。下面讲的是李立三把自己错误剖白给子女的故事,令人深省。

建国初,李立三同志的流散在国外的6个孩子陆续回到他的身边。一天,李立三把孩子叫到跟前:“我曾犯过错误,你们听说了吗?”

孩子们告诉他,只知道什么“立三路线”,但说不清。

“嗯,要知道,要知道。”李立三觉得,剖白自己错误,是让孩子们不要对组织产生误解,更是叫他们吸取教训,做一<